找到相关内容411篇,用时16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石头希迁的禅思想及其教育方法

    .于自性中,万法皆见  。一切法自在性,名为清净法身。(第20条)  (4) 迷人着法相,执一行三昧,直言坐不动,除妄不起心,  即是一行三昧,若如是此法同无情,却是障道因缘,道  须通流,何以却滞?...

    林义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23570922.html
  • 法华三昧之检讨及修学之经过

    法华经中三宝----末有发愿文曰﹕「是  诸圣众,愿悉证明,我于今日,欲为十方一切六道众生,修  行大乘无上菩提,破一切障道重罪。愿得法华三昧,普 现  色身。于一念中,供养一切十方三宝。于一念中,  ...

    张圣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540371069.html
  • 宗密论“圆觉”

    作一切皆妄,有云分别为作一切皆真;有万行悉存,有兼佛亦泯;有放任其志,有拘束其心;有以经律为所依,有以经律为障道”(《禅源诸诠集都序》卷上之一)。在《圆觉经大疏》、《圆觉经大疏钞》中,宗密...

    潘桂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1571335.html
  • 张元隆:佛法的安心之道——佛法运用于管理与谘商之探讨

      佛法“以智化情”,想要从染爱的人生转化成觉悟的人生,必须不断地透过戒定慧的实践,来净化自己的无明和染爱。其中先以清净的戒律,以及专注不乱、勘能有力的禅定,来调伏爱欲及烦恼,去除障道因缘,积聚...

    张元隆 ( 台湾中华佛学研究所)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72473334.html
  • 耕云先生:作者座谈会解惑录

    顶好的。你若停留在这个地方,就变成微细无明,反而变成障碍、障道因缘,你要执著吗?不要执著。  十一、当家作主就没有魔  问:修行人如果不慎入魔,如何从错误中改正过来?  师:那要问你自己!你犯了什么错...坦白说,你这十年没有下功夫。男人有什么可怕?没有什么可怕,女人也没什么可怕,可怕的是你自己。你自己若可怕,那别人就可怕,就是古人讲的「莫作是念」,不要这么想就对了。你想这个,就是障道因缘。不要想着男人...

    耕云先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24273458.html
  • 民国高僧弘一法师

    或体弱多病,或饥寒交迫等障道因缘。如果想免除这些障碍,只要兼修药师法门,即可得到消灾免难,离苦得乐的利益。并且法师还特别强调,对《药师经》:   应生无垢浊心,无怒害心,于一切有情起利益安乐慈悲喜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62373475.html
  • 戒律与政治、法律原理之同异

    世人的认同与尊敬,而有助于佛法的住持与推广。前者如:对僧团成员的修道目标有所裨益,或切绝负面的障道因缘。如是,参照着当时一般的政治体制,然后再加以修订,使它合乎僧团的平等精神,并达成佛教所要达到的「令...

    昭慧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4374069.html
  • 元代临济禅系的弘传——从原妙到元长(1)

    双忘双泯,无无亦无。香严闻声、灵云见色、玄沙 指、长庆卷帘,莫不皆由此无心而悟也。到者里,设有毫牦待悟心生,纤尘精进念起,即是偷心未息。能所未忘,此之一病,悉是障道之端也。若要契悟真空,亲到古人地位,必须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5174086.html
  • 无相戒法

    障道因缘”33,终究不离于相。故慧能强调从内心着手,自性是佛,直了顿见乃成佛道。慧能主张“心地无非自性戒”,34摒除的是内心散乱杂念、贪嫉妒,体现出身心的和谐清净,而达到持戒的效果。对此印顺导师评说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6522276978.html
  • 佛、道‘修道主题’之关系

    五阴空无相,无有我我所’的法偈。   这三篇故事都在彰显‘学法事难’,点明人对‘我所爱’(境界爱)的难舍,尤其是对自身之‘妻’与‘子’的‘爱染’,无疑是障道主因之一。〈烈士池〉与〈杜子春〉基本上...

    邱敏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41077220.html